随着特斯拉擎天柱的推出,人形机器人将在2025年进入量产元年,其业务场景预计将经历“特斯拉引领特定领域工厂应用——制造业开始全面渗透和普及——将成熟后进入千家万户,在“家用”三个阶段,预计2030年人形机器人累计需求量将达到200万台左右,对应市场空间约5700亿元。
据媒体报道,国产仿生机器人已经开始量产。 据悉,该病毒视频来自大连金石滩的EX机器人。 将于2023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亮相,并将成为仅有的参加会议的仿生人形机器人公司。
截至2024年4月,人形机器人行业已有众多玩家,其中以特斯拉为龙头。 当前战略重点已从“汽车”转向AI(FSD、Robotaxi、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领导人工智能芯片的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继续看好生成式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的发展。 中航证券指出,随着特斯拉擎天柱的推出,人形机器人将在2025年进入量产元年,其业务场景有望经历“特斯拉引领特定领域工厂应用——制造业开始全面渗透”。 在普及、成熟和“走进千家万户”三个阶段,预计2030年人形机器人累计需求量将达到200万台左右,对应市场空间约5700亿元。
仪器行业如何抓住发展要素?
首先是技术研发与创新。人形机器人涉及众多尖端技术,如传感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等,这些正是仪器行业的专长所在。企业需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动技术的边界,以实现更加精准、灵活和智能的人机交互体验。同时,积极申请相关专利,巩固技术优势,为后续的市场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是产业链整合能力。人形机器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集成项目,需要集成多领域的技术和零部件。仪器企业应建立强大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与上下游供应商紧密合作,确保零部件的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此外,通过与其他行业的合作,如材料科学、电子信息等,促进跨界融合,共同推进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化进程。
第三是市场需求的深度理解。目前,人形机器人的潜在应用场景包括家庭服务、医疗辅助、应急救援、教育培训等。仪器企业应深入分析不同场景下的需求特点,针对性地开发适合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密切关注用户需求的变化,快速响应市场,实现产品的迭代升级。
第四是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在产品技术逐渐成熟的基础上,打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影响力至关重要。通过高质量的产品和周到的服务,建立良好的口碑。同时,采用多元化的营销策略,如线上线下结合、定制化服务、跨界合作等方式,拓展市场份额。
最后是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的遵循。随着人形机器人步入社会,其法律地位、隐私保护、伦理问题等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仪器企业应主动参与相关法规的讨论和制定,确保产品设计和商业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伦理要求。
总之,2025年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商用将开启一个新时代,仪器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只有通过技术创新、产业链整合、市场深耕、品牌建设和合规经营,仪器企业才能在人形机器人的浪潮中乘风破浪,描绘出一幅未来科技与生活完美融合的壮丽图景。